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汽车 > > 
体育宣传周丨时间的赛场④张其正、沈惠章的光影世界
来源: 上海体育      时间:2023-08-14 13:14:57

今年


(资料图片)

“全民健身日”和“体育宣传周”

首次联动

上海体育博物馆联合上海音像资料馆

推出上海体育人宣传企划

《时间的赛场》

于8月7日-13日期间

每天为大家介绍一位

老一辈体育工作者

他们在自己的领域中深耕多年

为体育事业奉献了一生

下面通过他们本人的口述

了解上海体育的“前世今生”

第四期嘉宾:张其正和沈惠章

我们第一次接触体育摄影

张其正:我是在1952年的年底,由团市委分配到教育局体育处,当时体委还没有成立,由教育局体育处负责领导上海的体育工作。我分配在上海市体育馆,负责搞宣传工作。因为我学过一点美术,能够写写美术字,所以像卢湾体育馆的招牌等,当时都是我来设计的。到1953年,上海市体委开始筹备上海市体育俱乐部,我就到体育俱乐部报到。1956年开始从事体育画廊相关工作,一开始是负责布置画廊,写写说明文字。当时一名叫杨元的退役运动员负责摄影,我就跟在他们后面跑跑,正式接触摄影是1957年,拍摄了“舢板远航”活动。

沈惠章:1955年1月,我到无锡体育场工作。5月份到中央青岛航海俱乐部学习航海技术。回来后在上海航海俱乐部做航海教练,我是航海组组长,参与宣传国防体育知识。1957年,我调到体委,在国防体育协会(筹备)组织宣传部工作。来了之后,上级安排我去搞摄影,原来我完全不会摄影,就开始自学。第一次接触摄影是上海横渡黄浦江的活动,我开船载着记者跟拍,由此就知道摄影大概是什么情况了。

我们参与打造了体育画廊

张其正:当时,人民公园刚刚建成,由于南京路这一带都是竹篱笆,在市容上对南京路的影响很不好。所以宣传部就准备在这个竹篱笆的部位做点宣传工作。当时我记得我们体委有个同志去参加会议,提出让体委和总工会一起把这一圈地方收下来,做宣传用。体委后来就把大光明(电影院)对面这一段,大概有一百多米长的要下来,这一段就作为我们体育画廊的部分。为什么叫画廊?当时黄陂路有一个中苏友好协会,每年在黄陂路的橱窗内宣传他们苏联的一些成就,叫画廊。我们就受到这个启发,就觉得我们上海也可以来搞一个体育画廊。因此就在这个地方开始建造了。

体育画廊

沈惠章:那个时候,我们上海的体育摄影在全国影响相当大。所以每年举办大的运动会,我们都会借到北京去,参与体育拍摄。这样的好处就是,我们可以将拍摄到的照片全部用在体育画廊上,不只是我们自己拍的,运动会出的画册上的照片都可以。靠我们几个人摄影,拿不到这么多项目的照片。所以第五届全运会、1990年亚运会、第八届全运会等等,我们都去了。全运会出画册,我们全要采访的。从那边采访回来,拿回来的东西,画廊里马上展出来。

我们印象深刻的几张照片

张其正:我印象当中拍摄了三次破世界纪录,第一次就是陈镜开,在卢湾体育馆。当时也不晓得什么叫世界纪录,反正记者很多,都围着。这张照片实际上是失败的,为什么呢?陈镜开挺举以后,举是举了,实际上他一只腿还没有收拢,那个时候大家都特别紧张,一看他举起来了,有一个记者闪光灯一亮,所有记者全部都亮起来了,拍完后,他一只脚才并起来,那才算是正式成功了。所以我第一次拍世界纪录的心情是非常的激动。第二个世界纪录就是朱建华的两米三八。第三次就是杨文意在1988年亚洲游泳锦标赛50米自由泳破了一个世界纪录。

沈惠章:第五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前面要火炬传递,三五九旅的王震来点主火炬。我就动了脑筋了,多带一只骨牌凳,高度比人家高出一点,被我拍下来了这张照片,当时上海所有的报纸都用我这张照片。

我们的体育情怀

张其正:我们两人拍摄的底片和照片,当时上海档案馆,包括上海图书馆都提出来,希望我们能够捐给他们。后来我们思考良久,两个人退休后回来再重新整理,整理好了,全部都交给上海体育博物馆,我们觉得这一套资料将来就是作为上海一种历史的记录,是很有意义的。

张其正、沈惠章捐赠资料(部分)

张其正、沈惠章简介

张其正(右)、沈惠章(左)

张其正,1932年出生,曾任《上海体育导报》摄影记者、主任记者。沈惠章,1935年出生,曾任《上海体育导报》副社长。两人皆是上海最早的体育摄影记者之一,参与拍摄了上海举办的第五、八届全运会,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及早期上海举办的国际性体育赛事,为上海体育留下了珍贵的图片史料。

《时间的赛场》

上海体育口述历史

项目介绍

上海,中国近代体育的发源地。自开埠以来,上海体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近代体育仅在租界侨民间传播到全民健身的普及,从不允许华人参赛到世界赛场摘金夺银……这离不开一代代上海体育人的贡献,他们在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之路上不断奋进和探索,他们是上海体育发展史的经历者和见证者。从2021年末开始,上海体育博物馆和上海音像资料馆共同合作,以“口述历史”为切入点,对上海著名体育运动员、体育事业管理者、体育学者和社会参与者进行口述采访,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上海体育事业的发展之路,共赴波澜壮阔而又扣人心弦的时间赛场。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

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