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滚动 > > 
破解潍坊承袭古今的文化性格密码
来源: 潍坊融媒      时间:2023-08-17 10:14:37

《长安三万里》

让人们一次次沉浸在中国独有的浪漫之中

那些流淌在盛唐的文字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化成一条时间的长河

奔流至今

在潍坊

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从不缺人文底蕴

从古至今无数文人墨客在此驻足

苏轼、郑板桥、李清照、欧阳修……都曾在这里留下不朽名作

假如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诗人们有了朋友圈

将是怎样一番盛景?

他们眼中的潍坊又是什么模样?让我们翻开书卷

跟随诗词中的潍坊

寻觅潍坊的诗意

读懂潍坊的性格

欧阳修的潍坊,是治愈系

欧阳修于宋神宗熙宁元年至三年(公元1068-1070年),以兵部尚书知青州,兼东京东路安抚使。熙宁元年是王安石变法的前一年。这里的“兵部尚书”是个虚衔。当时的青州属京东东路,是京东东路的首府。此番迁知青州,他的心情是极其灰暗的。在来青州的前一年,他受到无端诬陷,虽查无实据,但心力交瘁,因而多次告老乞退,但诏书不允,无奈之下,他沿运河登上从开封(东京)驶向山东方向的官船。他没有想到,一来青州,他就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

李清照的潍坊,是氛围感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大观元年(公元1107年)秋天,李清照与赵明诚离开汴京,来到了潍坊青州。从大观元年一直到宋钦宗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前后长达20年的时间,李清照在青州度过了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

郑板桥的潍坊,是烟火气

郑板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是中国历史上大名鼎鼎、清正廉洁的地方官,更是诗书画三绝的文化大家,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调任潍县做知县,从此“七载春风在潍县”。在潍县,郑板桥不但政声斐然、深得百姓拥戴,还留下了大量的书画和诗文作品,这是一笔价值不可估量的艺术瑰宝和精神财富。

范仲淹的潍坊,是为民之心

范仲淹,字希文,北宋苏州吴县人,官至宰相。廉洁奉公,节操高尚,名垂青史。其千古名句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是他人生的座右铭。皇祐三年(公元1051年),年过花甲的范仲淹到青州上任后,依旧处处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想尽一切办法为百姓办实事、办好事。北宋皇祐四年(公元1052年),范仲淹病逝于赴颍州途中。青州人民为感念范公,把范仲淹调制药丸的“醴泉”叫做“范公井”,把上面的亭子叫做 “范公亭”。

苏东坡的潍坊,是壮志豪情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宋代大文学家、诗人,1074-1076年任密州(今诸城)知州。苏东坡到任后,一如既往地坚持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他捕蝗赈灾,设计弭盗,救活弃婴,解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在密州为官期间,留下了政绩显赫的千古美谈。

郑玄的潍坊,是好学进步

郑玄,字康成,东汉北海高密(今潍坊市峡山区郑公街道)人。他遍注儒家经典,一统今古文经学,创立郑学,有“礼是郑学”之称,是中国传统学问公认的高峰,被誉为一代“经神”。

孔融的潍坊,是重教爱才

对!就是让梨的那个小孩!孔融,字文举,汉末文学家,曾任北海(治今潍城西南)相。孔子20世孙。少有异才,闻名乡里。任北海相时,曾设庠序,举贡士,表显儒。因慕郑玄才德,特令高密县立一乡,曰郑公乡,并广开门衢,令容高车,号通德门。为人恃才负气,善属诗文,为“建安七子”之一。  

贾思勰的潍坊,是务实固本

贾思勰,北魏孝文帝时益都(今寿光)人,农学家。任过高阳(今山东临淄北部)太守,曾到今山西、河南、河北等省考察过农业,对农业生产有较深了解,最终写成中国古代著名的农业科学巨著《齐民要术》。

城市是有生命力的

从每一句诗词背后

我们看到厚重的历史印记

也看到生生不息的文化力量

虽时代更迭、岁月轮转

但这些诗词历久弥新

且焕发出新的活力

也让我们知道

潍坊

不止诗词

更好潍坊

等你遇见

责任编辑:聂臻臻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

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