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滚动 > > 
校园霸凌:父母对孩子的保护与文化教育的缺失,诞生出的可怕恶果
来源: 惠然观史      时间:2023-08-04 15:53:56

随着几部校园霸凌与反霸凌题材的影视作品上映,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了这个残害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的话题。


(资料图)

学校本该是给青少年带去知识和希望的地方,却因为一些同学的暴力倾向,让本该健康成长的青少年遭受了难以抹去的创伤。

身为父母痛心于此的同时,更要意识到校园霸凌行为的形成和加剧,都离不开家庭的影响。如果想杜绝校园霸凌的发生,每一个家长都要行动起来。

一、校园霸凌里的定义、类型和角色

校园霸凌是指学生长期且重复地遭受到其他学生或学生群体的负面行为。

从这个角度来看,校园霸凌要满足三个条件:一是霸凌者实力胜于受害者,二是霸凌行为具有主观恶意和攻击欺辱倾向,三则是霸凌行为具有重复性。

根据这个定义,校园霸凌也能被分成很多种。最常见的是肢体霸凌、言语霸凌和关系霸凌等,即施暴者通过踢打辱骂等恶意行为,欺侮并孤立被霸凌者。

除此以外,还有反击性霸凌。即当受害者遭到霸凌却没能得到应有的帮助后,对施暴者进行打击报复,从而产生的新一轮霸凌。

虽然施暴者和受害人发生了转换,但是霸凌的事实却并未改变,不管哪种都是不利于青少年成长的。

根据在霸凌事件中所处地位的不同,校园霸凌也有很多不同的角色。先有霸凌者和协助者,他们率先发起霸凌或者助纣为虐,残害着受害人的身心健康。

被霸凌者就是遭到侵害的对象,他们普遍处于弱势地位,根本难以招架只能寻求他人庇护。

一些不理会整个霸凌事件的人就是旁观者,而帮助被霸凌者的人则成为了保护者,大多数都是由家长或者老师充当。

一般只有家长和老师等人采取行动,霸凌行为才有可能得以终止,让被霸凌者免受侵害。

尤其家长是霸凌事件中的重要一环,他们不仅能在事发后制止校园霸凌,更能从根本上减少霸凌事件的发生。

二、家庭的不良影响,会促成校园霸凌的形成

首先,青少年最重要的港湾依然是原生家庭,如果没有良好的家庭环境,那么很容易造成霸凌心理的形成。

不良的家庭环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溺爱放纵和暴力。

在溺爱中长大的孩子,会沾染上自私和以自我为中心的坏毛病。

同样的,一个充满暴力的家庭环境,也会使孩子产生暴力倾向,或是对强大的施暴者产生恐惧。

由于自古以来的社会分工,导致父亲经常缺失于孩子的成长中,但这却会助长人身上的暴力因素的生根发芽。

其次,家庭教育观念同样影响着青少年的心理,代际冲突的爆发更会激起青少年的冲动和叛逆。

如果说家庭氛围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那么家庭教育观念和行为则直接影响了青少年的思想和行动。

这在青少年的“第二反抗期”会表现的更加明显。性格外向又强势的青少年,处于这个时期时会急于成为同辈里的佼佼者。

但他们普遍冲动却缺乏深思熟虑,如果没控制好暴力因子,则很可能成为校园里的施暴者。

内向性人格又孤僻的青少年也不能免于这个时期,只是他们往往容易成为被霸凌的对象。

面对霸凌行为,本就不擅言辞的他们只会更加消极被动,成为校园霸凌的受害者,有苦难言只会让心理健康更加难以保证。

然而,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家长很少重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理状况,反而更看重升学问题。

亲子双方需求与重心不在同一目标上,就会造成家里的冲突,最终忽视了霸凌与被霸凌的问题,无形中助长了校园霸凌的邪气。

最后,传统观念也有可能成为校园霸凌的助燃剂。

我国传统文化一直提倡“中庸”和“以和为贵”,这确实能在一些情况下化解冲突,但却也有可能助长施暴者的气焰,尤其校园霸凌的施暴者都是心智没有完全成熟的孩子。

直白来说,以和为贵的思想在霸凌行为的全程都有可能产生影响。而且它影响着施暴者和受害者的同时,更影响了旁观者的判断。

不但霸凌者会以此为自己开脱、被霸凌者也可能忽略自己深受其害选择委曲求全,就连旁观者也会因此肯定自己旁观心理和评价标准,这些都会让霸凌进一步强化。

这也是有事实依据的,已有调查发现有近半数的青少年在遭受霸凌后,会因为“忍让”心理而不再追责。

霸凌因此看似得以解决,但霸凌者因此逃过一劫会放肆依旧,留在受害人心里的创伤也将终身难以消弭,这都是我们不愿意看见的。

三、为了扭转错误心理,家长从观念到行为都应改变

首先,家庭温馨和睦的氛围,可以从心理上减少青少年的霸凌行为。由于近些年来校园霸凌事件层出不穷,各种让人痛心的新闻被很多家长关注着。

他们担心校园霸凌对孩子造成伤害,却很少意识到霸凌的深层原因。

霸凌者的污言秽语和拳打脚踢,受害者的懦弱忍让和不敢言说,其实都和家庭氛围脱不开关系。

如果家庭能给青少年带来足够的爱和安全感,那么霸凌心理就会失去滋生的土壤。

更重要的是,父母双方都要承担起应有的责任。不仅要给孩子足够的物质生活,更要关注到青少年的内心世界。

家长更要明白,校园霸凌和家庭息息相关,需要所有人都重视起来。

其次,家长要树立起正确的教育理念,注重对青少年品行与道德的培养。

自古以来,我国就提倡先修身才能平天下,到了现代这种观点同样适用。只有品学兼优的人,才能真正在社会上立足。

与此同时,家长还要引导家里形成民主包容的交流氛围。当青少年在家里可以表达自己时,面对同龄人很难产生欺压的心理,基本不会成为施暴者。

而这样的孩子万一遇到霸凌,也会勇敢的说出来,向老师家长求助。

再次,家长若想教育好孩子,也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及时改变以往不正确的教育方式。

不同素质和水平的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是大为不同的。所以提高家长的水平,更新他们的思想观念,对青少年的教育同样十分重要。

家长要明白孩子长大不是只有物质就可以的,更需要陪伴和教导。面对孩子偶尔的任性甚至彻头彻尾的“熊孩子”行为,都不能只采用棍棒教育。

这会激起孩子更深层的叛逆,也会让孩子学得只会用暴力解决问题或者害怕暴力,无论哪种都会害了他们。

最后,家长要尝试和学校甚至社会配合起来,借助家以外的力量一起应对校园霸凌。

校园霸凌是整个社会都应该关注的问题,因为学校里的青少年代表着国家的未来。在反对暴力和校园霸凌的宣传工作中,全社会一起行动起来才能更有力度。

学校在配合社会宣传的同时,还要把防治校园霸凌落到实处。努力让学校成为一个真正传播知识、引人向善的港湾,让青少年在和谐友爱的氛围中成长。

但学校也要做足准备,建立起完整的预防计划,从根本上杜绝校园霸凌的发生。

结语

青少年的成长是需要人引导帮助的,家庭的温馨氛围、家长的正确教育,都是无形但影响深远的力量,能在潜移默化中对青少年产生终身影响。

所以家长一定要意识到校园霸凌的严重性,不仅不能让孩子成为施暴者,更要关注孩子是否受到了伤害。

同时,学校既是青少年学习知识的地方,也是是校园霸凌的事发地,所以学校同样要重视这个问题。

只有家庭、学校乃至社会共同发力,才能彻底解决校园霸凌的问题。总之,青少年应该在温馨和谐的氛围中长大,绝不能在霸凌与被霸凌的环境里委曲求全。

希望所有力量汇聚到一处,让青少年都能在积极阳光的氛围里长大。


参考资料:

《对!向校园霸凌说“不”!》

《校园霸凌:拒绝恶意的伤痛》

《父母成熟了,孩子就成才》

《世界不是温室,但你是花朵》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

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