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世界气象组织(WMO)发布最新报告称,未来五年内全球气温将持续升高,很可能突破《巴黎气候协定》中设定的全球升温关键指标之一——1.5℃的阈值。
(资料图)
在2015年的《巴黎气候协定》中,国际社会承诺努力将全球气温平均升幅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2摄氏度范围之内,并努力限制在1.5℃内。1.5℃被认为是全球升温的一个关键阈值,科学家们一再警告,超过这一水平的变暖将给全球造成灾难性的影响。
为了实现将升温幅度控制在1.5℃内的目标,国际社会不断呼吁各国加强减排行动,但并未能阻止气温升高的脚步。2021年,联合国曾发布报告称,全球长期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已高出1.1℃。
如今,全球升温幅度很可能在未来五年内突破1.5℃这个关键阈值,这是否意味着国际社会气候行动的失败?它对于人类又将产生怎样的影响?新京报记者就此专访世界气象组织气候服务主管、英国气象局国际气候服务部负责人、澳大利亚南昆士兰大学气候科学教授克里斯托弗·休伊特(Christopher Hewitt)。
超过1.5℃的升温将导致灾难性影响
新京报:世界气象组织近日发布的报告称,全球升温有66%的可能性在未来五年内超过1.5℃的关键阈值。这意味着什么?为何超过1.5℃的门槛需要警惕?
休伊特:1.5℃是《巴黎气候协定》关于气候变化设定的较低目标水平。近些年来,当我们越来越接近这个升温水平时,我们已经看到气候变化带来的许多负面影响。例如,更多的极端高温和极端降雨——正如我们去年在欧洲、中国等地区看到的那样,我们还看到冰川和海冰融化、海平面上升、海洋变暖和酸化。
我们需要警惕的是,全球气温每升高1℃,这些影响可能会加剧,从而对人类健康和地球生态产生重大影响。
新京报:如果全球气温在未来五年内突破了1.5℃的升温幅度,是否意味着《巴黎气候协定》的失败?
休伊特:需要注意的是,这份报告所说的超过1.5℃只是暂时性的,它并不意味着我们将永久超过《巴黎气候协定》所设定的升温幅度控制在1.5℃的水平。《巴黎气候协定》设定的1.5℃目标,指的是多年来的长期升温水平。
然而,世界气象组织希望通过这一报告发出警报,那就是我们将以越来越频繁的频率短期性地突破 1.5℃的升温水平。事实上,随着人类行为导致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持续增加,预计全球平均温度将继续升高,导致我们离我们过去所习惯的气候越来越遥远。
厄尔尼诺及气候变化是导致升温的主因
新京报:2020年,世界气象组织预测,未来五年内全球升温突破1.5℃的概率不到20%。2021年这一概率增加到50%,如今则跃升至66%。这反映了什么问题,背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休伊特:过去三年,全球经历了会导致降温的拉尼娜现象(指的是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因此全球长期变暖的趋势得到暂时的抑制。尽管如此,过去八年仍然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八年周期(2015年至2022年)。
对于未来五年全球升温可能会突破1.5℃的预测,主要原因是,拉尼娜现象于2023年3月结束,我们预计未来几个月将出现厄尔尼诺现象(指的是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出现显著增温的现象),这将与人类活动引发的气候变化相结合,将全球气温推向未知领域。
新京报:报告指出,有98%的可能性未来五年至少有一年会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这具体会有怎样的表现,会对人类产生哪些影响?
休伊特:随着全球气温不断升高,我们将看到高温热浪强度更大、持续时间更长且发生频率更高。而且,令人担忧的不仅是白天的最高温度不断升高,夜间的高温也越来越多地出现,这无疑会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
从过往的经历可以看到,全球升温导致的高温热浪,以及由此引发的各种气候灾害不仅会影响人类健康,还会影响到经济发展以及整个生态系统的持续。我们必须做好准备。
国际社会需要协调一致的气候行动
新京报:去年夏季,欧洲经历了创纪录的高温热浪。今年春季,亚洲多国在4月份创下了高达45℃的高温纪录。这反映了全球气候正在发生怎样的变化?
休伊特:世界天气归因组织(World Weather Attribution)气候科学家近期刚刚发布了一份新报告,该报告显示,2023年4月南亚地区的极端湿热天气主要是由气候变化驱动的,并且对脆弱的社区带来了严重影响。
今年4月的最后两周,孟加拉国、印度、泰国和老挝的许多地区都经历了创纪录的高温。在孟加拉国,达卡于4月15日观测到40.6℃的数十年来最高气温记录。在印度,几个北部和东部城市在4月18日记录了超过44℃的最高温。泰国4月15日创下历史最高气温45.4℃。老挝4月19日记录了42.9℃的高温,创下历史最高气温纪录。
这些极端温度加上强湿度,导致这些国家的中暑病例急剧增加,对于电力的需求出现猛增,一些地区发生了森林火灾,印度、泰国甚至出现了人员死亡的情况。所以说,极端气候事件正在给人类造成越来越严重的影响,而人类生命的真正代价只有在事件发生几个月后才能知道。
新京报:长期来看,人类还有机会“拯救1.5℃”,将全球升温幅度控制在1.5℃范围内吗?这需要在哪些方面采取行动?
休伊特:我想说的是,留给我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为了保住“1.5℃”的目标,我们需要大幅度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二氧化碳在大气中存活的“寿命”很长,而由于现有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我们在可预见的未来必然还会见证一定程度的气候变暖。我们必须意识到,人类社会减排速度越慢、幅度越低,气候变暖的幅度就会越大、变暖的时间就会越长。
因此,国际社会需要采取更加协调一致的气候变化缓解措施,一方面加大减排行动,另一方面为气候变化适应提供更多的支持,以降低气候变化对人类生命健康的损害。
上一篇:全球报道:瑞虎8冠军家族助力中国国家羽毛球队成功卫冕苏迪曼杯
下一篇:最后一页
X 关闭
X 关闭
无公害食品,指的是无污染、无毒害、安全优质的食品,在国外称无污染食品、生态食品、自然食品。在我国,无公害食品生产地环境清洁,按规定
5月20日,在建的广西最长跨海大桥——龙门大桥东主塔顺利封顶。至此,龙门大桥东、西两岸主塔全部实现封顶,标志着该桥进入缆索系统施工阶
中新网上海3月30日电 (记者 陈静)上海正面临常态化防控以来疫情形势最严峻复杂的挑战,单日新增阳性感染者数量不断刷新纪录。记者30日获
中新网3月30日电 据国家地震台网官方微博消息,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3月30日18时14分在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北纬36 01度,东经77 89度)发
上海市委常委会今天上午(3月30日)举行会议,听取当前疫情应急处置和核酸筛查相关工作汇报,研究部署下一步疫情防控重点工作。市委书记
(抗击新冠肺炎)江苏无锡一男子隐匿行程轨迹被警方立案侦查 中新网无锡3月30日电 (记者 孙权)3月30日,无锡市在“应检尽检”人员核
(抗击新冠肺炎)官方称吉林市疫情扩散势头得到遏制 中新网吉林3月30日电 (记者 石洪宇)记者30日从吉林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疫情防控
中新网唐山3月30日电 (白云水 孟潮)3月30日,河北省唐山市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通报称,3月29日0时至24时,唐山市新增
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发布通告: 3月30日上午,秀洲区发现1例新冠肺炎阳性感染者,该感染者
今天(3月30日)下午,新疆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通报乌鲁木齐市新冠肺炎疫情和疫情防控最新情况。会上